ldquo我定投基金10年都没发言,

这是裸眼看财经的第38篇文章字

全文阅读需10分钟要点速读:一、基金定投不被广泛接受的主要原因,基民投资周期过短、缺少预期收益率;二、相比一次性投资基金,基金定投的年化收益率普遍更高,体验更好;三、事实证明,主动权益基金比指数基金更适合定投,收益也更为可观。

在这篇文章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假设:

如果保本基金重现江湖,封闭期延长至10年,保证给你%以上的收益率,对这样一只加强版保本基金,你会投资多少?

要知道,10年下来%的收益率,折算下来的年化收益率高达7.18%,这远远超出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对于这样一个理想中的理财产品,笔者在对身边的朋友做调查时,很多人去很不感冒,“10年时间也太长了”、“%是不是有点少”…

如果换一种形式,把这笔钱分成10份,每年投进去1/10,同样是十年后收益翻倍,这样你能接受吗?不少朋友都表示“这种可以”、“这种好”、“这有点像分期付款一样”…

熟悉基金行业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这其实有点像“直接买基金”和“定投基金”这两种形式,10年间%的收益率在过去10年已经可以轻松达成。

只不过,在现实情况中,绝大多数基民都在用“直接买入”,“基金定投”几乎无人问津。

为什么基金定投不受待见??

这些年来,众多基金公司、代销机构一直在极力倡导基金定投,银行理财经理也是不遗余力,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选择基金定投的人还是那么少?

首先要说明的是,前面我们做的那个保本基金的假设,是以10年的投资周期为限定。这个十年的投资周期,能够让复利效应充分发酵,但是对投资者来说,10年的时间太长了。

所以,在剔除十年投资周期这个假设后,不少人都在吐槽“基金不赚钱”、“基金定投更不赚钱”云云。在论坛这样的贴子下面,有一条评论被群起而攻之——“我定投基金10年都没发言,你凭什么说基金定投不赚钱?”

看到这样一条评论的时候,我首先是觉得敬佩,真的有投资者带着这样的恒心,能够定投一只基金十年,继而又理解了这位投资者,这样的心态看到网友那些凶恶的回帖,肯定也是淡然一笑,不会放在心上。

但对于大众而言,真正认可基金定投、在基金定投中获得理想回报的还是少数。这是为什么呢?我认真总结了一下,主要原因无外乎以下三个:

第一,大家并没有把权益基金当成是理财产品,更多的是“炒基金”的概念,多投资者还是大多选择在某个时间大手笔买入,一有风吹草动,又大手笔卖出,情绪波动太大;

第二,投资者持有基金时间太短,未能充分体验到复利效应,在这一点上,无论是“直接买基金”还是“定投基金”都是如此,甚至有投资者追涨杀跌了亏了钱;

第三,基金定投没有一个可靠的预期收益标准,很多投资者都知道银行理财的年化收益大概是5%,偏股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大概是16.8%,大家会为这个预期收益率买单,但定投基金的年化收益、历史业绩表现不会被计算出来写在宣传材料中。

这也使得基金定投陷入一个很尴尬的处境,即卖基金都说这种形式好,但买基金的却觉得这形式“花里胡哨”的,具体怎么好也看不出来,然后给基金定投发了一张“好人卡”。

基金定投年化收益率更高!

公募基金走过22年,目前最新管理规模已经逼近17万亿元。

要在短时间内让本来就不被广泛接受的“基金定投”走进寻常百姓家谈何容易,投资者教育工作、宣传工作还需继续进行。

目前来看,基金销售机构、银行理财经理在宣传基金定投时,仍存在着几点误解或误区,不利于让广大投资者更好地接受这种形式的基金购买方式。

首先是“基金定投不如直接买基金赚钱”的误解。相比直接大手笔买入基金产品,基金定投不需要投资者直接拿出所有的资金,而是在每个月/周支付少量的资金,持续投入,就像“分期付款”的形式,这样的分批投入的形式比直接投入收益率要低吗?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假如小明在10年前打断买基金,准备投入12万元。他有两种选择:第一种,12万元全部在第一天买入;第二种,每个月投入0元,一直投10年。

到十年后的今天,小明能有多少收益?不妨以博时沪深指数基金为例,对比一下两种策略的最终受益情况:

方案一,小明最终能够赎回的金额是28.94万元,总收益率.19%,年化收益率9.2%;方案二,小明最终能够赎回的金额是21.19万元,总收益率76.62%,年化收益率10.96%。

看看我们得到了一个怎样的结果!

基金定投下来,年化收益率竟大大超过一次性投资,定投十年下来的总收益率也有76%,最早投入的0块已经变成了现在的块,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主动权益基金更适合定投!

还记得在三年前,我做第一篇基金报道选题时,走访银行网点的多位理财经理都给我推荐了基金定投的形式(可能是觉得我刚工作,盯上了),给我推荐基金定投的基金全部是指数基金。

现在回想起来,理财经理为什么推荐指数基金进行定投呢?

首先一个原因是,对于一个新基民来说,一般不会直接拿出那么多钱直接投入基金,基金定投可以绑定以后资金的持续投入;另一方面,是因为指数基金好上手、便于理解,但这绝不代表指数基金是最适合定投的。

近五年来,指数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24.61%,而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63.85%;近十年来,指数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35%,而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73%。

正是因为主动权益基金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才能够更好地与基金定投“平滑波动”的优势有机结合。所以在挑选权益基金进行定投时,肯定是选择过往收益最高的基金进行定投,不必过分担心其背后的风险。

让我们站回年下半年的起点,挑选出3只主动权益基金进行定投,分别是华夏大盘精选混合、华夏红利混合和中银中国,在过往三年的收益排名最高。

再选出3只规模最大、最流行的指数基金产品进行定投,分别是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深证ETF和博时沪深指数A,这3只指数基金在当时规模较高。

上述6只基金产品,5只基金的定投年化收益率都高于一次性投资年化收益,前3只权益基金的整体定投收益也高于后3只指数基金定投收益,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基金定投只适应于已经完成建仓的开放式基金。新成立基金、封闭式基金不能采用定投的方式,望投资者知悉。

End往期内容推荐:诺安基金被骂上微博热搜,这一届基金投资者有多急功近利?基金管理人自购的那些权益基金,业绩表现会更好一些吗?警惕!在抢购新基金之前,你必须要知道的这五大“营销陷阱”!沪指3点以上成立的权益基金:94%取得正收益,总规模却缩水超七成!胡昕炜新基只卖半天、王宗合新品紧急配售,为什么没人愿当“公募一哥”?赞和在看,点一个就行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sx/6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