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9月全国中小学教材大换血5

自年9月份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今年9月1号开学后,孩子们也陆陆续续地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崭新课本,这是自白话文兴起后语文教材的第7次换血。

针对这一重大教材改革,很多家长只是听说过,而对于具体改革的内容却不能完整地回答出来,更别谈有什么有效的应对措施!

今天我们就带着家长一起走近改版后的小学教材,做到“心中有答案,脑中有方法”,不慌不忙地为孩子安排今年下半年整个学期的学习计划。

今秋万中小学生新领到的教材,我们一共整理出三大改革内容,以家长最为关系的小学一年级课表为例:

1

1

首先:拼音和识字的学习顺序发生变化,先认字,再学拼音。

在课文选择上,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有41课,现“部编本”教材减少为32课,其中汉语拼音的课量减少,识字课增加;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课,现也减少至29课。

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几个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

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深的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

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很传统,也很有趣。

为什么这样安排?

其实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其次孩子先学习的汉字是象形字,对于孩子来说,图画型的汉字有助于孩子理解,但是拼音作为符号是抽象化的,年纪小的孩子是无法清楚理解的。

这时候,家长与老师该如何做呢?

首先是实行“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小学要求低年级认识常用字左右(以前是要求),其中字左右会写。

一年级上册后面附了一个《识字写字基本字表》,要求会认字(这字应当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个会写的字;一年级下册附个会认的字,个会写的字。

其次是遵循孩子学习汉字的正确特点,先学习简单的象形汉字,当掌握一定量的简体字后,再学习如明、雷、晶等合体字,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与认知特点。

2

1

第二,国学地位提升,课文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整个课文的变化很大,几乎换了三分之二的课文。课文的选篇标准强调了这4点,即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同时要适当兼顾时代性。

部编语文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比原有人教版增加很多,增幅达80%左右。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革命传统教育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古诗文的文体也更趋多样化,从《诗经》到清代诗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针对改革后,国学地位提升,古诗词比重提升的教育政策,家长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陪伴孩子一起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而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

也许孩子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日后在课文中正式学习时,也倍有亲切感。

中国有句话叫“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文言文经典著作和古诗词,先读到位,再在自己的朗读声中发现含义。

3

1

第三,针对阅读的改革最多,也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

1.阅读教学的“1+X”

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读书,不读书。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部编本语文教材比起以往教材,更加注意往课外阅读延伸了。

“1+X”的办法,就是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这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

鼓励读一些“闲书”,也就是和考试、甚至和写作并不一定“挂钩”的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

2、倡导亲子阅读

新教材对家长提出最大的“要求”莫过于“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把亲子阅读编入教材,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教育中来。

这种编排不仅有利于能很好地推动全民阅读,还非常利于为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但这一栏目的效果还要看家长的配合度。

4、要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

新编语文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像研读阅读课文那样来研读推荐名著。

要把个人的阅读偏好搁置起来,用心阅读、欣赏每一本推荐名著,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发现名著的魅力;还要在学期教学计划中安排适当的课时,从时间上保证、落实名著导读。

5、部编本语文强调课型的区分

课型的区分一年级还看不太出来,到了三年级,课文就分为两种类型,或者两种课型,一是精读课,二是略读课。初中教材“精读”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加上课外阅读,就建构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举例子,给方法,激发读书的兴味;

而略读课主要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课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从这次语文学科的教改中,不难看出教改的方向是将语文核心素养列为改革的方向。

语文核心素养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语言构建与运用素质(积累整合、语境交流)

思维发展与提升素质(想象联想、推理判断)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体验感悟、鉴赏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热爱继承、包容借鉴)

试想,如果说当全国的孩子,从今年9月1日开始,当江苏浙江的孩子要和河南河北的孩子讲同一本书,教育资源的对比从省内拓展到全国,教育水平差异明显。

而这时候考验孩子综合素质能力,就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每个家庭中父母的重大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更加开放多元的教育取向不仅仅体现在语文教育中,类似的改革已经发生在英语、物理、化学等中小学课程当中。一个注重学科融合和开放性学习的素质教育时代已经到来。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今天也赠送给大家一个大福利,新的部编本教材已经来了,送给大家全套小学1-6年级教材的PDF电子版。

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新学期开始,就能正式收心投入到学习中,新学期有新面貌。

福利领取方式

第一步:







































北京白癜风医院电话
治白癜风用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sx/5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