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二院成功开展双倍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

点小蓝字加   近日,我院出生的一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常规光疗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为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的脑损伤,征得家属同意后,予以双倍换血疗法。患儿胆红素从入院时的umol/L,成功降至umol/L,在住院5天后顺利出院。   该患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黄染,胆红素水平umol/L。第二天皮肤黄染进一步加重,并且出现精神反应欠佳,嗜睡,吃奶减少等情况,复测血清胆红素umol/L,在入院后立即给予蓝光光疗等常规治疗方案,但患儿6小时复查血清胆红素umol/L,胆红素下降缓慢,仍处于较高水平。考虑到高胆红素血症有导致脑损伤风险,再次和家属沟通后,为了迅速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家属最终同意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顾名思义,即通过大量输入正常的血液,同时换去病人原有的部分或大部分血液,来医治某些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主要目的是交换出患儿血液中的胆红素,以预防高胆红素水平对新生儿脑的损伤,进而预防远期神经系统并发症;为国际、国内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标准化治疗方案。   双倍换血疗法,由于操作过程存在极高风险,可能发生血压不稳,血栓,出血,心脏功能衰竭等风险,因此在喀什地区尚未常规开展。自8月份,来自医院的援疆专家周建国主任入疆以来,换血疗法已被定位为二院新生儿科需要重点开展的技术之一,在此例患儿救治前已多次协调血库、喀什中心血站,制定了规范化流程;因此在决定此例病例需要换血治疗后,夜间立即启动流程,新生儿科主任、第九批第二轮上海援疆专家周建国,科室副主任姜燕、护士长张文娟以及应急护士迅速到达病房。准备物品、联系备血、建立静脉、留置动脉通道、取血、换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检测血常规、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等,经过一夜的努力,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在血库、检验科等科室的密切配合下,齐心协力成功完成了该例新生儿换血术,术后患儿胆红素水平由umol/L降至umol/L,提示换血治疗有效。目前患儿恢复良好,通过头颅磁共振检查,没有发现出血等并发症,监测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已顺利出院。   新生儿双倍换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喀什二院新生儿科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疗方面,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科普知识

0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又称新生儿黄疸,约50%的足月儿和更高比例的早产儿,在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儿黄疸,因此十分普遍。但是,只有少部分新生儿为病理性黄疸患者,需要住院治疗。新生儿在出生后,随母亲住院期间,需要每日监测胆红素水平,以便及时发现需要住院的黄疸患儿。对于住院治疗的黄疸患儿,光疗一般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只有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或者光疗效果不明显的患儿,才建议进行换血疗法,以防止过高的胆红素水平导致的脑损伤。

02

Rh溶血导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Rh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的女性,在第二次怀孕时,需要特别注意出生的新生儿会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这是因为新生儿和母亲之间因为血型不合,可能会导致溶血,而因为溶血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病情往往比较严重,需要在生后密切监测,及早干预。

  喀什二院作为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抢救中心,针对Rh阴性母亲婴儿,在新生儿科主任、第九批第二轮上海援疆专家周建国主任及产科主任、第九批第二轮上海援疆专家周赟主任的协同下,已建立起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流程,通过产时采集脐血,进行相关检查,在生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溶血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以减少后续高胆红素血症相关的并发症。

点个赞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sx/553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