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为什么这么爱买基金
年新进入基金市场的群体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52.9%。
文丨猎云网ID:ilieyun作者丨黎曼、孙媛、苏舒、王非
上半年美股4次熔断,7月A股龙卷风般暴涨暴跌。随之,“基金理财”挂上了微博热搜好几天。微博用户主要以90后为主,这一下就暴露出,90后们对基金热情空前。7月26日,西南财经大学联合蚂蚁集团发布过了一个“第二季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报告。报告称,后疫情时代中国家庭在线理财需求大增,且对基金的投资意愿明显高于股票。值得一提的是,年新进入基金市场的群体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52.9%。随着最老一批90后已迈入30岁大关,这52.9%的新基民都是90后,甚至00后。一方面,疫情期间宅在家,大家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其次,疫情期间,股市迎来牛市,这些新基民被周围的人影响带进了场。另外,这些喜欢用余额宝的90后都被支付宝的10元理财成功拉下水。据悉,90后获取资讯的能力强,懂得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理财知识,整体的财商水平比老一代高很多。不过,沦为韭菜的人也大有人在。猎云网采访了几位90后发现,有人已上场四年,通过正确定投理念赚了上万元;有人经历了人生第一场牛市,被割数千元退场;也有在校大学生初尝股市基市,刚开始下水。以下是他们分享的故事,略经编辑:进去2次亏了5千,每次都被割韭菜信爷是个朝气蓬勃的沪漂95后,从事电竞导演的工作。一周前迎娶了自己的美娇妻,总算在上海这个城市安了家、扎了根。3月的疫情来得突然,美股也迎来了第一次熔断。宅着也挺无聊的,外加上周围人都在讨论基金,信爷心一动,看别人赚的体满钵满,自己虽然不懂金融,但看着支付宝推荐的基金,也是各种蠢蠢欲动。美股熔断的前三天,在支付宝的基金里研究了下后,信爷第一次出手买了基金,然而两周后的2千元亏损让他心态大崩。“我是属于完全小白。买了后天天盼望着涨,最后跌的啥也不剩。”美股历史性熔断在信爷进去后接二连三的发生,天天看着赔那么多钱信爷直呼“受不了”。因为信爷的妻子是从事金融行业,所以当时还是比较耐心的劝他再放放,但是信爷看不得跌,一跌就晚上都睡不着。10个工作日后信爷选择忍痛割“基”,亏了2千元,就准备再也不玩了。谁能料到,A股在7月竟然迎来了高潮。全民养“基”可以说是一点都不为过,在7月上证指数创新高的后几天,信爷再一次心动了。“大家因为股票或者基金都好开心,然后我也跟着买了。”这次信爷更爽快,直接拿了8万元就是干。“我就纯想着赚钱,做白日梦。”要说牛市真的是随便买一个基金都能疯狂往上嗖嗖涨,但亏钱的往往也是牛市,因为韭菜跑着入场了。8万元的投入不到一周时间让信爷亏了3千多,现实如一盆冷水让信爷的暴富梦又一次凉了。“我又赔了。”追涨的信爷又成为了被割的韭菜、牛市的陪跑。他也知道如果三月的基金一直放着,今年也早就几十个点了,但是他一看到满屏的绿色就心态大崩,没法拿住。这一次,信爷真的打不起信心。“第一次多少能接受,就当交学费了。第二次更难受,觉得自己怎么做梦不醒呢?”最让信爷不明白的是,基金每次割肉退出后,就又涨上去了?真是奇怪!好像就偏偏不给他赚似的。玩基金的钱是信爷打拼3年存下的,这回他全数交给了妻子,由妻子去进行管理理财。他意识到,自己的性格不太适合玩基金。“我这个人从小就不爱吃亏,一旦吃亏了就生气,然后想办法解决。但是你知道线上玩基金这种事,虚拟的东西怎么解决呢?看着赔钱,就睡不着觉。”沉稳定投4年共5万多,收益率超50%94年的天辰是个性格沉稳的小伙,从事区块链媒体记者三年有余。出于工作需要,他每天都会接触资讯,对p2p、比特币、基金股票等理财手段都有一定的理解和获取正确资讯的途径。年大学毕业后,他步入社会工作有一点小钱了,这年年底他开始买基金。他有一个习惯,每次工资一发就放在余额宝里生利息。当时支付宝就一直在推广它的基金板块的功能。有一次,他看到了它推送的页面里出现了两个观点:基金比股票好,买基金要定投。他就研究了一下,她对第一个观点存疑,但很认同第二个观点。“对于非专业的、比较懒惰理财小白,不会每天都看盘,也不大懂金融知识的,可以通过每次买一点小钱,拉低买入成本,长期来看,一定是赚钱的。”另外,定投都是自动扣款,而且最低投入金额只需要10块钱,扣掉这些钱其实没什么感知。“先不考虑收益,最起码每天投入一点,哪怕10块钱,日积月累都能存下一点钱,不至于在这个消费过剩的时代都花掉,何乐而不为。”一开始的时候,他根据支付宝的推荐,选了四个基金,每只基金每周定投10块钱,一个星期40元,一个月才两三百。当时大盘情况很好,收益一直是正的。随着经验多了之后,他开始买入更多的基金,设置的定投金额也比一开始多了一些。从年至今将近4年的时间,他一共定投了5万多,整体赚了1万多,收益率其实在50%以上。他的持仓理念也比较合理,遵循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的原则所以会对冲持仓,比如他有四分之一的海外基金,行情走势和国内大盘没关系。国内基金他持仓比较多的是医疗、消费、还有指数基金。这期间他也经历了几个涨跌周期,他印象比较深的时候是在年左右,当时跌的情况比较多。“跌的时候也没有怕,因为没有跌的感知。假如是一万块钱买股票,隔一天少几千块钱,这会让人心惊肉跳,但是定投不会,感知很弱,亏不了钱。”“买入容易卖出难。”最让他纠结的是,自己不知道选择什么时候卖最好。这4年他就卖过一次。一直以来,他设定的卖出时间点是在大盘点的时候,可是一直没有到这个点。今年3月份出现牛市,基金跟着一路飙涨,但是到多的时候就停了,他就没有操作了。“我感觉我好像错过了这次在峰值卖的机会。”他表示自己比周围的人理财意识会强一点,很多人也会找他咨询,比如P2P很火的时候,有人问他要不要买,也有人问他要买什么股票,买哪个币。他的建议一般比较中性客观。“我认为年轻的时候不用买太多保本的东西,风险偏好高一点也没关系。现在年轻也没有太多钱,假如不买房不成家,就算现在的钱赔没了其实也没多大关系,不影响未来人生。不过定投和暴雷的P2P、股票、比特币都不一样,根本不会有这样的风险”天辰表示,自己买基金、比特币的行为也并非抱着“赚大钱”的目的,更多是出于储蓄,其次就是因为工作的关系,要多了解一些。牛市开始时赚了小几百,牛市后亏多到目前为止,刘松的股票和基金总共亏了多元。“我以为可以在这一波牛市中每天赚个生活费,但是我买的三只基金都是在最高点买入,科技类基金还好,盈亏都有,但是金融类的基金从买入起就没有盈利过。”刘松毕业一年,每月到手收入刚过万,尽管如此,除了在北京租房、家里的房贷和自己的生活费外,留给自己理财的闲钱并不多。今年年后,每月发完工资,刘松开始把闲钱放入股票中。每次一两千元,总计一万二,几乎占了她一半积蓄。“炒股最开始是同事带着我玩的,身边已经工作两三年的同事都是几万几万的炒股,亏盈有大有小。而我工资不高,负担也比较大,所以一直只敢玩小一点。虽然想稳健理财,但是在基金理财和股票之中,一开始我还是选择了股票。”选择股票的理由很简单,她觉得股票虽然相对于基金来说风险更大,但是盈亏波动都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其次,基金不太灵活,不能及时买卖,股票相对来说灵活性更高,在出现跌幅的情况下,就能及时取出。身处科技行业,刘松和同事都比较看好科技股。“今年牛市我赶上了,但因为投入不多所以赚的也少,就几百块钱。因为赚了钱,所以我就开始增加自己的理财投入。理财心态也发生了转变,除了股票外,还在基金上放了元。”没想到,牛市过后就开始跌。对于刚开始工作的刘松来说,跌的一千元还是很多。“我打算在支付宝基金的慢慢回涨后,就立刻取出来。现在以自己的经济状况还是只能专注在一种理财方式上,因为我的计划是理财资金和存款必须得齐平。”“我很矛盾,一方面我认为基金的确相对于股票来说更为稳健,但稳健的同时得耐得住性子,而我手上能够支配的钱太少。股票风险大,但是一旦出现下跌的态势,我可以及时取出,手上也可以多出几种选择。”刘松现在每天都会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sx/5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