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官員大換血有內幕全國人大代表這樣
導語
新冠肺炎使眾多公共場所陷入了無限期的關閉之中,與此同時,文體行業從業人員「手停口停」,影響巨大。港府救助政策雖已出台,但仍有一些業界人士無法被完全覆蓋。政府將會在接下來的紓困政策中如何查漏補遺?香港封關後,兩地文化合作項目被迫暫停,這些次生災害又該如何解決?
這期《敢言時刻》,請到了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馬逢國先生,為大家解密文體行業背後不為人知的掙扎與自救。
↑↑長按二維碼識別觀看短片↑↑
本期陣容
嘉賓主持
洪錦鉉
城市智庫召集人
資深地區事務工作者
本期嘉賓
馬逢國
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立法會議員
採訪實錄
洪錦鉉:今天再次邀請到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馬逢國先生。馬先生是體育、演藝、文化、出版功能組別的議員,首先,這個界別在疫情期間面對著哪些困難?馬先生會怎樣形容?
馬逢國:總體來講,可以用「苦」字來代表,苦不堪言。
這段時間,不同的界別都有不同的問題。比如說電影界,無論在內地或者是香港都境況不佳。香港去年的「黑暴」,已經導致電影行業受到很大的衝擊,很多電影無法開工,再加上疫情??到目前為止,甚至只有幾部電影在籌備開拍,而往年這個時候,已經有十幾二十部了。所以,有好多前線的從業員都已經「吊砂煲」(形容因失業而窮困),都很久沒有工作了。
另外,無論是體育界、文化界,包括文化創意、演藝界,這些界別當中,都有大量的個體從業者、自由職業者,他們都不是長期固定受薪的。這次疫情中,有一批康文署的場地全面關閉,導致在文化藝術和體育界,都有好多教練、導師沒得開工,演出也沒得演。
而學校停課,又導致好多教練、導師,包括藝術導師都停工。他們的停工,不像其他老師停了課也有人工,他們是「手停即口停」。就算學校暑假之前復課,學校要趕課程,也未必會重開這些輔助性的科目和學習。所以他們就可能要捱到九月。
當然,針對這些情況,政府出台政策和資助是很快的,比如說,個體職業者每人有元的補貼,但是,元,要怎麼從一月底撐到九月呢?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現在業界面對很大的困難。
還有,很多同商業有關的,比如說有很多運動場地、拳館、健康中心,或者有很多音樂室、琴行,這些全部都停了,都有影響,因為他們的租金仍然要付。另外,甚至一些搞演出的、搞展覽的,也都因為疫情全面停了,可以看到這段時間再沒有演出和酒席了。
所以,可以說,這個行業是受災相當嚴重的,但大家都感覺不到。像飲食業停工,大家都會知道,因為關了門就沒客人。但我代表的這些行業,停工都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可以感覺到的,但實際上影響是相當嚴重。我做了好幾次民調和問卷,甚至有的損失了90%的收入,損失數額都很大。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本來這個行業之中,很多人「自求多福」,是不需要人幫、也從來都不需要政府幫的,但這次就分分鐘出來。
過去的兩三個月,我接觸的業界團體有四十幾個批次,有時一次見就是幾十個團體,他們的總數加起來,有接近十萬的從業人員,這都都是估計不到的。比如說教練員,就有一兩萬人,而音樂導師、舞蹈導師,這些又有兩三萬人,這些數字加起來都很驚人。
當然,政府反應很快,已經做了相當多的工作,針對一些從業人員,已經有政策出台,但還有些覆蓋不到的,就仍然沒得到支援。
洪錦鉉:據我所知,因為在社區當中,我們和這一方面,尤其是文化、演藝界人士會有些接觸,很多社區的團體都是開班組、導師都是自僱,他們很多年都是靠著這個工作,去支撐自己的家庭和個人發展。但這次之後,大家都沒有工作,而剛才你說的元,也的確是完全不夠他們撐到九月。
當前,政府已經推出了兩批抗疫基金,但是接下來,在這個情況下,會不會推動第三批?又會怎樣去幫助這班業界朋友呢?
馬逢國:前兩輪的抗疫基金出台,第一輪超過千億、第二輪億,但是老實說,就在這幾天,仍然有新的團體、新的行業,包括之前沒求助過的人,向我們求助。所以,在幾個星期前,我們通過抗疫基金的時候,我就跟政府反應,如果有需要的話,就要考慮第三輪,因為事實上,還是有些覆蓋不到的,應該想一想,要怎麼樣去幫他。
我覺得我們的社會是公平的社會,希望「不患寡而患不均」,也希望人人都得到政府的支援,這就是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我相信,沒有得到政府支援的相對是少數,但我還是希望政府有第三輪抗疫基金,去做些補漏拾遺的工作,能覆蓋的更加全面一些。
另外在原來的覆蓋中,比如說,對比「保就業計劃」中,政府對一些雇員和雇主的資助,分6個月、每個月元,每人就會有五萬多元;而在對自僱人士的資助中,一些個人只能得到元資助,這個落差就太大了。
不是說要對比哪個多、哪個少,也不是說一定要爭到大家一樣,而是從實際的角度考慮,這些人根本撐不下去,所以,應該要有所增加的。
洪錦鉉:大家都看到業界的失業人數在不斷上升,而接下來我估計,因為疫情不會這麼快過去,所以兩地的通關、兩地的人員流動都一定會受到阻礙,甚至到年底才能完全通順。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和業界在會面的時候,他們有沒有進一步的要求?
馬逢國:他們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儘快開」,這個「開」,一方面是指場地開放。例如有游泳教練說,游泳池的風險已經降低了,池水是全部消毒抗菌的,是不是可以開放了?但是政府還會考慮到更衣室等地方的風險。
而另一方面,就是兩地交流,等兩地都沒有疫情、或者疫情好轉的時候,希望儘快開通口岸。但是,政府仍然有擔心,內地政府也會有擔心,因為香港是國際城市,一旦開放,如果有疫情進入香港,接著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會進入內地,大家仍然在關注這方面。
所以為什麼我一直在強調,一定要有一個長遠的策略,因為疫情持續的時候,我們的交流是不能停步的。所以,有沒有新的政策和新的措施,例如有兩地往返需求的人要如何去配合、滿足什麼要求;或者是新的科技,例如能做得更好的疫情監控設備等等,怎樣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就離不開這幾方面的努力。因為不是完全封閉就解決了所有問題,也不可以隨隨便便完全放開。
而這個政策的平衡,我相信大灣區中,香港、澳門和內地的政府可以一起去協商,看看用什麼的政策去改善交流,否則就會很不靈活。譬如電影,我們以前去內地參與合拍所佔的比例很高,但現在,如果人員都不能往返的話,是沒辦法進行這種合作的。
洪錦鉉:在這個層面,我們見到政府最近都在不斷鼓勵電影方面的投資,那麼,香港政府是否有更多鼓勵電影界發展的措施?
馬逢國:我本來也是電影發展局的主席,已經做了六年,在去年我退休了。而正是在去年,政府強有力地支援電影界,一次性給電影發展基金撥出了十億。
但是,怎樣能夠調動這些新增的資源去支援電影界呢?首先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要增加香港電影的製作量,這樣才能夠提供新的工作,讓業界正常運轉。
當然,要啟動拍攝一部電影,前期籌備都要一段時間,而且籌備的越長久越充分、這個電影也越有保證,所以要急都急不來。
我相信,現在大家都很努力,比如電影發展基金就出台了很多新的措施,希望鼓勵增加製作,並且趁著疫情的時候,給更多機會去培訓業界等等。有待疫情稍微緩和的時候,這些政策都會陸續出台的。
洪錦鉉:最近我們都留意到,香港政府換了4個局長,而其中一個就是民政事務局的新局長徐英偉,這和你的業界都息息相關。你怎麼看政府突然間做的這個大舉措?對你的業界又有什麼影響?
馬逢國:總體來講,我覺得每一屆政府、特別是這一屆政府,在整個過程裡面,出現了去年這樣比較大的衝擊。老實講,如果你問我,我都覺得有些官員的表現是未如理想的。
未如理想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在現在相對穩定的時候進行這個調整,第一可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另外也可以趁機重新調整一些政策,能夠更加聚焦、去處理一些問題。從客觀來講的需要,以及主觀上怎樣調整政策和支援,去應對社會需求,我覺得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很認同,有調整一定好過沒有,新的人士會有新的作風,去應對業界和社會的需求。
而具體你提到的,民政方面,我自己的感覺,從應對疫情這件事來說,算是做的不錯的、反應很快,特別是場地的關閉、到出台系列政策,中間時間都能接得上,到現在政策也陸續有來。
但是接下來怎麼處理,包括恢復場地,除了經濟上的支援,就更加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援,包括場地怎麼配合,讓從業員、藝術家、教練等更多的團體有發揮的機會呢?這方面,我覺得政府有很重要的工作,現在已經應該進行部署,就是日後怎樣恢復經濟、還有整個社會氛圍,這些都非常依賴政府的投入。
例如年SARS之後,政府復蘇經濟,當時就很倚重體育和文化界的力量。不過,當時很依靠外國,因為外國沒有疫情,所以最出名的事件就是皇家馬德里球隊訪港。
但這次我想,可否依靠本地的力量去做這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機會給業界呢,這樣日後也能夠有一個發揮的機會。其實業界不一定強求很好的經濟回報,但是他覺得,只要有機會發揮、貢獻社會,我覺得大家的積極性都會很強很高的。
洪錦鉉:馬先生說的很對,你的這個界別,非常有利於振奮人心,尤其是文化對人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最近都看到幾個歌手,在網上做直播音樂會,有好多人看。而未來在抗疫的這段時間,這也是一個值得推動的全新模式。所以徐英偉局長的部門,接下來可能就可以借助這個場地,做多些這方面的工作。這樣,一方面可以帶動業界的就業,另一方面,市民透過網絡,也可以獲得更多正能量。
馬逢國:絕對是的。其實業界並不想每次都問政府拿資助,他們更希望得到機會工作,通過工作來賺取收入、解決經濟問題,這是最有效、也是最積極的。
你可以看到,這幾次網絡音樂會的投入都不算小,這些歌手和朋友都願意付出,也都很有社會責任,可能就算搞不成演唱會,也都想去貢獻社會。所以說,如果政府能有組織、有力量去調動資源,將音樂會搞得更有聲有色,就能更加恢復整體社會氣氛,增加些正能量,效果也會最好。
洪錦鉉:當然,徐局長是年輕有魄力。最後請馬先生向徐局長做些呼籲,為你的業界爭取更多的權益。
馬逢國:我當然希望徐英偉局長能夠用心、用力,用最快的反應去回應業界的訴求,也調動整個業界的積極性,去貢獻社會,改善整體社會氛圍,這個我非常有信心,也相信他會做的到。
欄目介紹
敢言時刻
《北角東南風》特別策劃《敢言時刻》即日起陸續上線,這一系列邀請了洪錦鉉先生擔任嘉賓主持。洪錦鉉先生是香港城市智庫的召集人,更是有著快二十年經驗的資深地區工作者,對香港的大小事務有著非常詳盡的了解。
在接下來的一系列節目中,他將會邀請來自香港各地區、各界別的知名立法會議員、區議員,分享當下熱點議題,剖析香港的社會實況。
東南傳媒
SoutheastMedia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sx/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