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活期存款转到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定存

5月31日,融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显示,5月份银行存款利率全线上涨,其中部分银行将大额存单的利率一浮到顶。今年以来,由于常规工具揽储乏力,银行纷纷将“结构性存款”作为一种新的揽储方式。专家表示,大量活期存款已经转到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银行想拉回存款的难度很大,如果不断提高存款利率,又必然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

大额存单利率“一浮到顶”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年4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88万亿元,同比增长8.4%;年4月住户存款减少1.32万亿元,环比下降1.93%,相比去年同期多减少.54亿元。

融理财分析师杨慧敏分析说,住户存款的活期率持续下降,4月份相比1月份下降了1.25个百分点。“虽然活期存款在下降,但是定期存款、理财等规模在明显上升。”

她说,这说明住户存款定期化趋势正在加强。究其原因,一是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住户会将原本留在活期买房的钱转为定期;二是由于余额宝等互联网宝宝类产品兼具灵活性与高收益性,住户倾向于将活期存款转放到货币基金产品上。

活期、定期存款,是银行揽储的常规手段。融监测的数据显示,5月份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各期限存款利率都略有上涨,2年、3年、5年期限存款利率分别上涨8个、7个、9个基点。除了通过直接提高利率吸储外,部分银行还推出了“大额定制”的差异化策略,即针对不同的存款金额设置不同的利率水平,比如银行针对1万元、3万元、5万元以上的存款额设置较基准上浮40%的利率,而低于这个档位的存款则达不到这个利率。

从揽储角度来说,大额存单是银行为数不多的揽储利器之一。融监测的35家大额存单利率数据,5月份共有24家银行上调了大额存单的利率,占融所统计银行的68.57%。通过与上月均值对比发现,5月份的大额存单各期限利率均值都有上涨,其中上涨最多的是3年期大额存单,较4月份上涨了25个基点;其次是2年期和1年期的大额存单,分别较4月份上涨17和11个基点。

央行放开大额存单利率浮动上限后,国有银行反映最为迅速,第一时间上调大额存单利率,随后股份制银行、城商行跟进。不仅如此,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银行对于大额存单的起购金额也进行了调整,相比于此前的20万元,增加了30万元、50万元、万元等不同档位,对应着不同的利率。就目前市场上大额存单利率而言,绝大部分银行已经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40%以上,最高上浮55%,已经达到了城商行大额存单的最高浮动上限,众多城商行“一浮到顶”。

“结构性存款”成揽储利器

由于常规工具揽储乏力,银行纷纷将“结构性存款”作为一种新的揽储方式。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远期、掉期、期权或期货等),将投资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股票篮子价格)、商品价格(石油、黄金等)、信用、指数(股价指数、商品价格指数)及其他金融类或非金融类标的物挂钩的金融产品,进而可形成“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组合。

在央行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在这一背景下,“结构性存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银行推出的热门产品。央行数据显示,4月份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分别为1.37万亿元和3.93亿元,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占比持续上升,4月份占比高达74.21%,4月份较1月份增长9.96%,而大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4月份较1月份仅增长5.01%。

杨慧敏说,从结构性存款的增长情况来看,中小银行的揽储压力大于国有银行,因此最为积极。不过,部分银行在“结构性存款”上动手脚,形成了“假结构性存款”。杨慧敏分析说,已有一些中小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被地方监管叫停,预计结构性存款方面的监管将会很快落地,未来结构性存款也会走上稳健发展的道路。

杨慧敏说,在金融监管和金融去杠杆压力持续增加的背景下,银行的一些非传统信贷业务渠道会逐渐消减,压力会转嫁到存贷款等传统信贷渠道上面。另外,相当一部分活期存款已经被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转移,银行想拉回存款难度很大,如果不断提高存款利率,又必然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赵伟莉

喜欢本文,请点赞!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sx/3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