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宝妈宝爸站起来,退黄战黄别手
黄疸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
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炎、肝硬化、大胆管梗阻、新生儿溶血等疾病均会引起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导致皮肤、巩膜(眼球壁的最外一层)、黏膜(如口腔黏膜等)等变黄,这种症状即为黄疸。
科普一下
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它是人胆汁中的一种色素,呈橙黄色(身体变黄原因),有毒性,当体内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时,会不可逆转地损害大脑及神经系统,这也是黄疸恐怖的地方。
黄疸严重者,口痰、泪液、汗液等也会变黄(除了唾液)。
除了肉眼可见的黄皮肤、黄眼睛外,黄疸患者,还会出现肠胃不适,如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以及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泻、夜盲、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症状。
成人及婴幼儿均可发生黄疸,其中,以新生儿黄疸最为常见,据统计,约50%~60%的足月新生儿均会发生黄疸,早产儿中的比例更高,高达80%。
这一话,小叨君主要就跟大家说一说新生儿黄疸。
先谈一谈成人黄疸。
成人黄疸主要见于肝功能不好的患者(如肝炎、肝硬化等),若你的皮肤、巩膜(眼球壁的最外一层)、黏膜(如口腔黏膜等)等突然慢慢变黄,就要警惕你的肝了,此时,赶紧体检方为上策。
回到新生儿黄疸。
首先,新生儿黄疸为何如此之多?
新生儿容易出现黄疸是由其生理特点决定。
相较于成人,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更多,而其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又相对较弱,导致胆红素堆积,出现黄疸。当新生儿缺氧、脱水、饥饿等时,更容易出现黄疸。
是不是很恐怖的样子,但医生经验说,大部分新生儿黄疸都不太严重,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不过,以防万一,宝妈宝爸一旦发现宝宝有变黄迹象,应尽快送院就诊,等黄疸严重了,可能就来不及了,过高浓度的胆红素会侵入脑组织攻击各类神经系统,造成宝宝智力低下或瘫痪或耳聋等永久性伤害。
根据黄疸的危害性,医生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不会产生危害)和病理性黄疸(会产生危害)两种。
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并没有一刀切的标准,它们的诊断也非常复杂,需要专业的儿科医生进行综合诊断,所以,出现黄疸,一定要找医生。
虽然,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不容易区分,但医生对它们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总结。
生理性黄疸
1、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
2、一般7~9天可自行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3、血清胆红素每日升高小于5mg/dl;
4、一般情况良好;
病理性黄疸
1、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3、血清胆红素每日升高大于5mg/dl;
4、黄疸消退而复现;
接着,再说一说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上面已提过,大部分新生儿黄疸都不太严重,医生确诊为生理性黄疸的,可不必进行治疗,不过宝妈宝爸还是不要大意,医院出现过一些宝宝确诊为生理性黄疸最后又转为病理性黄疸的病例。
当黄疸严重,呈现为病理性黄疸时,就需要立即采取治疗。
现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
1、光照疗法(一般采用波长~nm的蓝色荧光灯照射,俗称照蓝光。);
2、换血疗法;
3、药物治疗:口服茵栀黄口服液;
4、增加哺乳次数:宝宝多进食,多排泄,可促进胆红素从大便排出,有助于退黄;
光照疗法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但网上有一些关于照蓝光后宝宝产生副作用甚至不幸逝世的文章,在这里,小叨君只能说,新生儿黄疸真的很急人,宝妈宝爸请医院就诊。
黄疸特别严重时,需采用换血疗法,听到换血,宝妈宝爸心肝肺都要跳三跳,但,还是那句话,尽早发现,尽快治疗。
作为一名小药师,小叨君还是重点讲一讲茵栀黄口服液。
想当年,医院附近某药店上班时,茵栀黄口服液可是热卖药之一,顺带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也大卖。
不用说,这两种药均是医生推荐用药。
作为退黄药首选,茵栀黄口服液的主要副作用是腹泻,而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适用于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便秘、胀气、消化不良等症状。
小叨君没宝宝,所以未能亲眼见证效果,但这两种药的热卖,说明可能还是具有一定的作用,下几话,再单独详谈这两种药。
对待黄疸患儿,宝妈宝爸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吃饱喝足,将退黄进行到底。
往期文章精选结直肠癌第二话:仇富的结直肠魔
结直肠癌第一话:结直肠魔在身边。
渐冻症:世界五大难题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sx/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