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都好,除了U23和外援出场的事
出新政了,内容很多,覆盖的层面也很多。
第一件事是年将要实施的U-23及外援政策,每场比赛的具体运行规则是这样的:
U-23:首发大于1、出场人次大于等于外援出场人次;
外援:出场人次小于等于3。
关于这件事,我们从日本足球聊起。
刚好手边有资料,我整理了一下赛季,日本J1联赛的U-23球员出场情况。
图很长,我想请各位带着问题看:您在这些数据里发现了什么规律么?
答案是:没有规律。
真的没什么规律,因为每一家俱乐部的情况都是个案。
我们说说其中两家俱乐部的情况:柏太阳神曾经在年拿到了J1联赛的冠军,但随着当时冠军队核心年龄渐大,俱乐部的成绩也下滑严重。最近两个赛季,球队大规模换血,主力门将中村航辅、主力中卫中谷进之介和中山雄太、右边后卫小池龙太和古贺太阳都是最近两个赛季才更换了球衣号码,标志着进入常规阵容的。
大阪樱花在这个赛季重新回到J1联赛,这家俱乐部一向以出年轻球员闻名。香川真司、清武弘嗣、乾贵士和南野拓实都是从这家俱乐部走出去的。由于过度卖人等因素,球队在年底降级。目前球队的核心,还是当时没有出走的-一代,山口萤、丸桥祐介、杉本健勇,以及回归的清武弘嗣和柿谷曜一朗。
所以你看,每家俱乐部都有自己的情况和自己的换血计划。所谓换血,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的:俱乐部手里有没有好苗子,是不是要重点培养,哪些老将仍然能在比赛中当做核心使用,哪些需要渐渐培养转型,一切全都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的前提,是日本的足球在最近三十年都维持着稳定发展,没有重大变动。年出生的球员是奥运适龄,但在J1联赛每支球队大名单中,普遍只有一两个年出生的球员。这是因为年也有好苗子,也有,每一年都有。这和出生年龄无关,只和是否优秀有关。如久保健英一样特别优秀的,在16岁就获得出场机会了。
眼下国内的U-23政策,核心的目标是为了让年轻球员打更多的比赛,尽快地成长。好的,我们来做个更完整地分析:
U-23/外援出场政策给中超联赛带来的影响
短期:
1、U-23球员比赛经验增加;
2、U-23球员获得更多在公众亮相的机会→个人价值增长;
3、俱乐部对U-23球员的需求增长;
4、俱乐部对23岁以上球员需求降低;
5、俱乐部对外援人数需求降低,个体质量需求增加;
6、比赛总体水平降低;
7、联赛整体价值降低;
8、教练团队需要在比赛中考虑更多维度的内容;
长期:
1、受供需关系影响,U-23球员的转会费、工资增加;
2、23岁以上球员竞争压力增加,个体价值差距增大;
3、俱乐部加大青训力度的必要性增加;
(*以上影响不考虑23岁是否应当作为区分年轻球员的界限本身)
从影响的角度,短期所能产生的变化,远远多于长期。与此同时,每家俱乐部都得放弃原本的换血计划,改用新政统一标配的进度。无论这家俱乐部原本在联赛中扮演的角色是怎样的,现有的人员结构是怎样的。
但无论如何计算:U-23/外援出场政策都不能直接决定中国拥有更多的优秀足球运动员。
在年时,这项政策的规则是这样的:
U-23:首发大于等于1,替补(未规定是否出场)大于等于1;
外援:出场人次小于等于3。
和今年对比来看,变化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增加U-23球员出场人次(并非时间);
二、强化U-23球员和外援的出场时间关联概念;
说直白一点,年的规则并没有在规则中直接联系U-23和外援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U-23球员的出场时间,是从亚外身上来的(3+1改为3)。而年的规则,虽然强化了U-23和外援之间的出场时间联系,但由于人次增长,实际占用的是23岁以上本土球员的出场机会。
更重要的是,这项政策的影响面太广。不仅和竞技有关,也牵扯到商业领域的方方面面,并由此诞生了大量的隐忧。在原有的足球规则基础上,拥有U-23的身份,意味着拥有了Bug级的增益效果。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谁有资格登上舞台这件事被人为地干扰了。即使不谈公平,仅就这项政策本身而言,我也不相信它的长期效果会好于足球经历百年以上而形成的自然规律。
以日本足球开头,并非为了横向对比中国足球。毫无疑问,在市场化和职业化这件事上,日本足球要比我们先进的多。所以从做法和规则上,对我们是可以有一点点参照作用的。
但中国足球在过往二十年里,经历了太多的变革,进而形成了破坏。从红山口会议直接决定职业联赛开始,绝大部分的政策都是突然决定、突然消失的。
比如和年,这两年的甲A联赛取消了升降级。确切地说:年只升不降;年只降不升。虽然有点长,但我把当时足协对于联赛调整的全文附在这里,以便更完整地回顾:
《中国足协正式公布对全国足球联赛赛制作重大调整》原文
近期,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赛制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 当然,对现有联赛体制的任何调整和更改都是有利有弊的,不可能完美无缺和皆大欢喜的。我们不仅充分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而且还本着严肃认真和积极负责的原则集思广益,对职业联赛赛制调整后的利与弊进行了相当细致的归纳和研究。我们认为,进行上述赛制调整的主要好处在于:
1、有利于遏制社会上日益膨胀的急功近利思想和浮躁情绪,有利于缓解足球赛场内外的不安定因素给我们带来的压力,积极落实中央有关足球的指示和精神。
2、有利于合理调节运动员的收入,加快新老运动员的正常更替,营造年轻运动员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有利于职业俱乐部降低运作和经营成本,强化职业俱乐部的基本建设和对运动员的有效管理。
4、有利于整肃足球赛场的不正之风,逐步清除足球场内外的腐败现象,净化中国足球的环境。
5、有利于尽快提高职业联赛的整体水平,规范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
按照上述步骤调整甲级联赛赛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我们认为主要可归纳为:
1、有些俱乐部可能会放弃聘请高水平的教练和外援,转而大量使用国内年轻的运动员。这可能导致比赛的激烈程度有所降低,导致联赛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
2、可能导致球迷到现场观看比赛的人数有所下降。
3、足球市场可能出现暂时性的下滑。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甲级联赛调整期内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积极配合并实现我们进行赛制调整的构想和目的,我们准备采取以下三项措施:
1、为防止观众人数减少,我们对联赛体制的调整将实行"统一设计、分段实施、逐步到位"的方针和"稳住一头、调整一头"的策略,力求在相对稳定与平和中实现联赛体制的调整。只要在调整中保持相对稳定,尽量减少调整可能带来的震荡和负面影响,我们就可以使整个调整实现平稳过度。这也将有利于俱乐部的各项收益和运作。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甲A和甲B的观众人数基本上持平,平均每场约2万人左右。我们把甲A和甲B联赛的赛制分开进行调整,其目的也就在于此。
2、为了激励俱乐部的竞争,保持联赛的水平,我们准备将原来对各俱乐部的平均补助形式改为差额补助形式。即将联赛的平均补助基数降低一半,然后把余下的补助金变成比赛奖金,并按联赛的最终名次分发比赛奖金。按这种模式运作,有些俱乐部年终的补助和奖金收益总和将比现有体制联赛的平均补助额高出一倍。
3、将各职业俱乐部在年和年的联赛名次与年进入超级联赛的资格相挂钩,不具备超级联赛比赛实力的俱乐部同样不能晋级年的超级联赛。这将有助于职业俱乐部在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不至于忽略球队竞技实力的提高,不至于忽视俱乐部球迷的积极支持。
以上就是中国足协有关调整甲级联赛体制的整体构想和决定。虽然在调整赛制的大原则上不能再做更改,但我们仍欢迎并希望会员协会和俱乐部的各位负责人和老总能够在此给我们提出一些更好和更合理的修改建议,以便把我们的赛制调整工作做得更好,实现我们既定的目标和设想。
中国足球协会
年12月13日
原文看完了,在这件事发生的17年之后,我们再来评价一下这项政策,发现:当时足协考虑到的弊端,全都出现了;当时想要达到的目的,一个都没完成。
为什么呢?因为政策一出,联赛就不是以竞技为核心的了,原本的竞技规则,全都无效了。职业联赛,俱乐部是运营的,即使不赚钱,也不能亏本。上座降低了,商业投资减少了,政策可不管饱。那就胡来呗,反正也没有成绩压力,搞什么青训?打什么干净比赛?
于是假球黑哨乱飞了,上座中科白癜风医院喜迎国庆甘露聚糖肽胶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sx/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