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社区治理到底在什么水平以静安
社区治理正在从前台的创新走向后台的创新
——闫加伟《社会创新者说》
上个礼拜,静安区举办第一届社区治理十大创新项目比赛,18个项目进入到了决赛。我拿到这些项目后,进行了分析,从这些项目出发,我想找到个答案。即上海的社区治理到底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静安区非常典型,社区治理基础特别好,社会组织的发展、社区自治、社会创新等等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市前面。静安区是由原静安、原闸北合并之后的新区,工作多样性更强,既有原静安区的工作风格,比较高端、规范、国际化、国际范儿,当然也有原闸北的风格,果断、推进力度大等等风格。新静安之后,工作风格更为多元,社区治理的多样性就得到了提升,应该说比以前更具可分析性。同时,静安区相关部门对于社区治理非常执着的,相关领导有激情,有思路,推动力度很大,好多举措我非常佩服。
我认为静安区代表了上海社区治理的最高水平,对于静安区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代表了对上海社区治理水平的分析。
我参加过不少评审会,这些申报材料我看了,觉得非常有意思。有一些,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街道写的,写材料的政府层级越高,行政化套路就越深,有的街道写的材料排比、对仗、套话比较多,一些词分析得面面俱到,像“‘心’公约”就分了三个心:心有所想、同心协力、心有所得。而到了居委会层面,写得就挺生动的,比如一个居委会的材料中,垃圾箱更新、垃圾分类处理之后,题目是“垃圾厢房的‘咸鱼翻身记’”,从“前世”的社区卫生死角到“今生”悠和家园“环保生态示范中心”,“垃圾厢房华丽转身”等等,听起来挺舒服、生动,给这个项目也加分不少。另外,有些申报材料是社会组织写的,材料写得比较好,当然并不意味着干得多好,但能够看出他们对于社区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入的,方案写得还是比较不错的,有些词用得特别创新,这就是我对材料的一些认识。
通过对18个社区治理项目的分析,我发现了如下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社区治理正在从前台创新走向后台创新。前台创新大家能感受得到,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社区活动很丰富,这是前台的创新。
后台创新是什么?社区治理背后有很多制度化的东西,而这些制度化的东西是比较枯燥的,也比较复杂的。如果一个政府部门、一个居委会,不是非常认真负责,一般不愿意去做后台创新的,因为领导、大家感受不到嘛。比如临汾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创新的点就是“事务受理中心工作绩效考核方案”,该方案体现了公平公正性,促进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的提升,“计件制”等方式引入其中,实现了流程的标准化和可追溯等等,充分体现了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的科学性。
但是像这样的创新,去办事儿的人可以体会到,但不去办事儿真的意识不到它的创新在何处。文汇报记者钱蓓和我聊起这个感受,就这个大赛,她在文汇报上写了篇新闻,讲到静安区民政局推出的一套社区分析工具,专门用于社区工作者的职场训练和能力提升。她文章里谈到,很多社区居委会的一线老书记、一线工作者提出的一些困惑,说“我们这一行只有经验,没有工具”,所以只能老书记手把手地传、帮、带,传授这种经验性的技能,但效率不高。针对这一现象,静安区民政局推出了一套工具秘籍,社区分析工具,包括了社区了解、资料统计、结果梳理、社区回应、社区评价等等5个阶段,层层递进,好比练级。
对于一线的社区工作者来说,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但是通过使用这样的工具,社区工作的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水平以及对于社区工作的理解和认识都得到了提升,这样的工具受到了一线社区工作者的好评。
这样的工具是后台创新的重要方面。充分说明上海社区治理的工作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大家已经开始做里子的工作,而不仅仅是面子的工作。
第二个方面体现在智能化水平提升上。其中有三个项目相关,提升了社区治理的信息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水平。年上海市委将“加强基层基础,推进社会治理”作为1号课题之后,社会格局的确不一样了,不管有没有1号课题的影响,社区治理的力量都在换血。社区工作者的年轻化,专业化,社区中专业社工越来越多。人和技术其实都在换血,这对于社区治理的技术水平肯定造成了很大的促进。
天目西路街道在很多居委会设立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小儿白癜风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sx/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