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大quot换血quot
今年秋季,多万中小学生将启用新修订的语文版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与修订之前相比,新修订的教材课文数量减少了15%,共有40%的课文被替换,同时,古诗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比重有所增加。
语文教材又双叒叕修订了
目前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大概有:人教版、语文版、湘教版、长春版、苏教版、教科版、冀教版、西师大版、沪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等十几种,北京地区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人教版、苏教版、课语文版和北师大版。
以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为例,最近一次大规模改动是在年秋季。初一语文教材中30篇课文中有9篇被更换了。
原有课文
新增课文
鲁迅的《风筝》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魏巍的《我的老师》
流沙河的《理想》
马及时的《王几何》
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
贾平凹的《风雨》
《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
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
梁衡的《夏感》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
选自《礼记》的《虽有嘉肴》(文言文)
沈复的《童趣》(文言文)
纪昀的《河中石兽》(文言文)蒲松龄的《山市》(文言文)
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鲁迅的《风筝》被删去引起了“鲁迅文章是否合适放入中学课本”的大讨论。一位老师表示,初一学生很难理解文章想表达的意图和作者的情绪和情感,而老师在授课时分解也很吃力,感觉是人为教给学生,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很难。不过,目前为止,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7-9年级中,鲁迅的文章有6篇之多,基本上每一册都有,依然居作家之首位。
近17年来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变化情况:
(前方高能预警,暴露年龄的时刻到了~)
那些年被删掉的古文
课文
出版社
删除时间
年级
《画》
上教社
一年级
《寻隐者不遇》
上教社
一年级
《悯农两首》
上教社
一年级
《梅花》
上教社
一年级
《夜宿山寺》
上教社
一年级
《江雪》
上教社
一年级
《草》
上教社
一年级
《登黄鹤楼》
上教社
一年级
《童趣》
人教社
初一
《山事》
人教社
初一
《孔雀东南飞》
北京出版社
高一
《林黛玉初进荣国府》
北京出版社
高一
《促织》
北京出版社
高二
《廉颇蔺相如传》
北京出版社
高一
《触龙说赵太后》
北京出版社
高一
《六国论》
北京出版社
高一
《过秦论》
北京出版社
高二
《病梅馆记》
北京出版社
高一
《石钟山记》
北京出版社
高二
《五人墓碑记》
北京出版社
高二
《伶官传序》
北京出版社
高二
《项脊轩志》
北京出版社
高二
在被删除的文言文和古诗中,脍炙人口的篇目有《寻隐者不遇》《悯农二首》《江雪》《孔雀东南飞》《过秦论》《项脊轩志》等。可以看出,高中的教材变化较多,删除的都是一些有难度的文言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和老师的负担。
其他被删除的课文
课文
出版社
删除时间
年级
《会说话的灯》
上教社
一年级
《小猪问路》
上教社
一年级
《脚印》
上教社
一年级
《小海马》
上教社
一年级
《小溪生病了》
上教社
一年级
《牛郎织女》
上教社
六年级
《理想》
人教社
初一
《短文两篇》
人教社
初一
《人生寓言》
人教社
初一
《我的信念》
人教社
初一
《夏感》
人教社
初一
《风筝》
人教社
初一
郭沫若诗两首
人教社
初一
《药》
北京出版社
高二
《阿Q正传》
北京出版社
高三
《记念刘和珍君》
北京出版社
高二
《雷雨》
北京出版社
高一
《南州六月荔枝丹》
北京出版社
高一
《陈焕生进城》
北京出版社
高二
《狼牙山五壮士》
上教社
五年级
《朱德的扁担》
人教社
二年级
这张表格中的课文你还记得多少?一些跟时代距离越来越远的课文随着一次次修订,渐渐地淡出学生们的视线,而成为了一代人青春的残留。
新修订重视古诗文,意味着……
那么,年的这次修订,与之前有什么新的变化呢?
虽然具体的目录还没有出来,但是这一次的修订十分重视古诗文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比如一至六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30%,每册最后一个单元集中安排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七至九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40%,每册安排两个单元的古诗文。同时,教材还注意通过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习作(写话、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的设计,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比如一至六年级《百花园》中的“读读背背”栏目,安排的内容都是古诗文;全套教材在《百花园》中安排读背古诗文82篇,比此前教材增加了40%。另外,七至九年级口语交际中的《交流座右铭》《谈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写作中的《我看古人的苦读精神》,综合性学习中的《诸子百家初探》《现代社会与儒家思想》等,都与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两个单元古诗文”
“安排内容全是古诗文”
“读背古诗文82篇,增加40%”
学生朋友们你们还好么?
哎,你们醒醒呀?!
那些课文竟然这般“黄暴”
几年前,天涯上有一篇名为《我们以前的语文课本上被删改的文章吧!》的帖子,引起了许多网友的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好经典的句式,好贴切的句子。在那样保守的年代,朱先生下笔却很前卫。这篇课文在五六十年代因为“刚出浴的美人”有伤风化被删改,不过现在已经基本恢复了原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地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考虑到《水浒传》中有大量血腥的情节,不利于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发展,编辑蜀黍大手一挥,打了马赛克。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清·曹雪芹《红楼梦》
雨村听说,便笑问门子道:“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你大约也深知这凶犯躲的方向了?”门子笑道:“不瞒老爷说,不但这凶犯躲的方向,并这拐的人我也知道,死鬼买主也深知道,待我细说与老爷听。这个被打死的是一个小乡宦之子,名唤冯渊,父母俱亡,又无兄弟,守着些薄产度日,年纪十八九岁,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立意买来作妾,,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谁知这拐子又偷卖与薛家,他意欲卷了两家的银子逃去。谁知又走不脱,两家拿住,打了个半死,都不肯收银,各要领人。那薛公子便喝令下人动手,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去三日竟死了。
《红楼梦》中有不少同性恋话题,不太适合在课堂上跟学生们谈起,所以要把这些细节删掉。
《口技》
遥闻深巷犬吠声,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出版社英明,删掉了我们看不太懂的内容。嗯,看不懂。像这样不太适宜讲给少年儿童的内容,一定会被课本“和谐”掉的。
课文《童趣》(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沈复……小时候的“闲情”还真是特殊啊!出版社怎么会放你出来毒害小朋友纯洁的心灵呢?!
莫泊桑《项链》
原开头:
世上的漂亮动人的女子,每每像是由于命运的差错似地,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我们现在要说的这一个正是这样。她没有陪嫁的资产,没有希望,没有任何方法使得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到末了,她将将就就和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结了婚。不能够讲求装饰,她是朴素的,但是不幸得像是一个降了等的女人;因为妇女们本没有阶级,没有门第之分,她们的美,她们的丰韵和她们的诱惑力就是供她们做出身和家世之用的。她们的天生的机警,出众的本能,柔顺的心灵,构成了她们唯一的等级,而且可以把民间的女子提得和最高的贵妇人一样高。
删改后:
玛蒂尔德容貌姣美,身段窈窕,但是出身贫穷,既没有陪嫁财产,也没有指望得到遗产,她只好嫁给教育部的一小科员。她没有漂亮的时装,没有精致的珠宝首饰。每天她呆坐在家中,看到替她料理家务的女仆忙活时,她想象着那贵族世家的奢华生活;看到丈夫因为吃一顿炖肉而感到心满意足时,她想象着只有上等人才能享受到山珍海味,美味佳肴。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哦,不必去远处找,两个月前,我们城里死了一个人,他姓别利科夫,希腊语教员,我的同事。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与众不同的是:他只要出门,哪怕天气很好,也总要穿上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上暖和的棉大衣。
米罗诺西茨村的普罗科菲村长家中兽医伊凡·奇木沙-喜马拉雅斯基·伊凡内奇和中学教员布尔金在此借宿讲起了跟村长媳妇马芙拉非常像的同事:别、里、科、夫的故事。
请你一口气念完咱们再往下讲课文好吧?
上面两例删改都是为了使文章更精炼易懂,无伤大雅。
学好文言文,谁也不用怕
这几年语文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有关部门非常明确地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出发进行全方面的改革:考试、教学等等。而语文课本一直处于尾大不掉的状态,许多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老篇章”,不仅不符合时代要求,也经常遭到孩子们犀利的吐槽。
这次改革古诗文的增加想必又会引起学生们哀鸿遍野。但是不要忘了,语文要学习的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在于那些美妙的诗词韵律,在于那些严整精辟的古文当中。语文出版社此举,希望能够引起对于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重视,不要让语文继续沉寂在“可学可不学”的尴尬位置。
来源:“悦读墅”(Joy-Reading-Room)
如果觉得有用,别忘了点ZAN哦!
小编,欢迎私聊。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sx/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