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年,曹丕突发疾病,曹睿无法置信他竟

年6月28日,年仅40岁的曹丕突然患病,情况危急。得知消息后,陈群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曹真、曹休、司马懿等人入宫,接受遗诏。在谈及后事时,曹丕突然泣不成声,仰天长叹:

“我天命已尽!在我去世后,你们必须全力辅佐幼子曹睿,防备吴、蜀,再续我大魏的荣光。”

次日清晨,曹丕在洛阳宫中离世。曹丕去世后,继位的曹睿遵照他的遗愿,重用曹休、曹真等人,并将他葬于首阳陵,不树不坟,庙号“高祖”。曹丕虽然仅在位6年,但留下了一批杰出的文武人才,拉开了大魏“吞蜀灭吴”的序幕。然而,年后,唐代史官刘知己却对曹丕的贡献进行了贬低,指责他临戎不武,奢侈浪费国家财富,忍心伤害忠良,疏远亲情。

那么曹丕到底是不是像刘知己所说的那样“一文不值”呢?他在位期间究竟做了什么?又是为何会突然去世呢?

命途坎坷的曹丕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年,曹操在谯县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曹丕。一年后,曹丕随曹操西征洛阳,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在曹丕少年时期,他通晓诗文,博览群书。而在武艺方面,骑射更是超群。

然而,曹丕性格内向,不喜欢争斗,更倾向于文学。曹操看到曹家子孙中缺乏的城府和阴险特质在曹丕身上得以体现。但在乱世之中,这种性格使得曹丕很难得到曹操的重视,相比之下,曹操更喜欢文武双全的长子曹昂。

年,曹操南征宛城,张绣先降后反,曹昂、典韦、曹安民相继战死,年仅10岁的曹丕也在乱军之中狼狈逃窜,勉强躲过了致命一击。由此,曹丕在宛城之战后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曹操最有可能的继承者。

然而,曹操和曹丕之间的关系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融洽。吕布攻兖州时,曹操试图将曹丕送往河北作为人质,以换取袁绍的支持。官渡之战后,曹丕竟在曹操之前夺走了他梦寐以求的袁熙的妻子甄宓。而在神童曹冲崭露头角之时,曹操更是直接无视了曹丕的继承身份,将曹冲视为自己未来的继承人。

曹冲夭折后,曹操曾对曹丕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的大幸。”

然而,曹冲的去世并没有将曹丕推上继承人的位置。当时,曹操的第四子曹植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深受曹操宠爱。在铜雀台前,曹植挥毫写下了一篇激扬文字的登台赋,让默默无闻的曹丕黯然失色。

曹操的治国策略

公元年,曹操率军南下征讨孙权,同时,许昌内部发生了曹丕和曹植之间的“立嗣”之争。在这场争斗中,支持曹丕的贾诩、司马懿、陈群等朝中老臣在杨修、丁仪等人的攻击下节节败退。令曹丕感到失望的是,曹操却将留守许昌的重任交给了曹植,自己则亲自前往荆州。

虽然表面上是为了增长曹丕的见识,但实际上却是排除他在继承人位置上的竞争。因为不参与深山、不面对挑战、不承担责任,就不会犯错误。当曹操兵败于赤壁,灰头土脸地回到许昌时,原本应该准备迎接他的曹植却酩酊大醉,连站都站不稳。

尽管如此,曹操并没有放弃曹植。他多次下诏勉励曹植,劝他少喝酒,多做事。襄樊之战爆发后,曹操第一时间给了曹植立功扬威的机会,将支援曹仁的任务全权委托给了这位未来的继承人。

然而,曹操的计划功亏一篑。当军令送到曹植府上时,他的儿子却已酩酊大醉,心腹杨修更是东倒西歪,对曹操的命令毫不在意。

当时的曹操年事已高,头风经常困扰着他,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勇猛。他果断地抛弃了沉迷于酒色的曹植,扶持起多年来一直不被看好的曹丕,并让他成为了继承人。不久之后,曹丕以惊人的速度平定了魏讽之乱,让身体已经病入膏肓的曹操刮目相看。

曹操去世后,曹丕顺利登上了魏王的宝座。然而,他刚刚坐稳宝座,青徐豪族以臧霸为首就对他进行了挑衅。这些自负的豪族无视曹丕的军令,擅自离开洛阳,行凶抢劫,几乎构成了叛乱。

面对这种情况,朝中重臣纷纷上书请求出兵征讨。但曹丕却决定采纳贾逵、徐宣等人的建议,以和为贵,力图安抚这些豪族。

曹丕的决定并非出于仁慈。作为曹操身边成长起来的杰出谋略家,曹丕深知,与青徐豪族开战不仅会动摇他的地位,甚至可能导致曹魏内部动荡,进而给孙权、刘备提供北伐的机会。

另一方面,曹丕渴望废除汉朝,自立为帝。这也让他不愿与臧霸发生直接冲突。因此,曹丕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尊严,暂时忍辱负重,对臧霸采取抑制的手段。但在表面和善的外表下,曹丕却将这些屈辱深深地记在心中。

公元年12月,曹丕废除汉献帝的封号,自立为魏王。但他刚刚登基不久,臧霸等人就对他进行了挑衅。曹丕一方面表扬百官,但却冷落了臧霸。同时,刘备、孙权在夷陵大战,曹丕趁机通过臧霸控制的青州、徐州两地,三次出兵伐吴。

然而,曹丕的出兵行动虽声势浩大,实际上却只是虚张声势。原来,在此之前,他已经暗中撤换了臧霸的州牧头衔。曹休接手了伐吴的任务后,又在青徐地区“全面换血”,将青徐豪族排挤出了权力中心。

这些举措引发了琅琊郡兵蔡方的反抗,但曹丕早有准备,他调集了十万兵马,镇压了反抗,彻底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在公元年,曹操南下征讨孙权之际,曹丕和曹植之间的“立嗣”之争在许昌城内如火如荼。贾诩、司马懿、陈群等朝中老臣支持曹丕,但在杨修、丁仪等人的攻击下,曹丕一方逐渐败退。曹操意图让曹丕开拓视野,但却将重任留给了曹植,令曹丕颇感失望。

曹操之所以这样做,是想排除曹丕在继承人位置上的竞争。曹丕虽未经历挑战和责任,却也避免了犯错。当曹操兵败回到许昌时,原本应准备接待的曹植却酩酊大醉,这让曹操十分失望。

尽管如此,曹操并未放弃曹植。他多次勉励曹植少喝酒多做事,并在襄樊之战后给了曹植立功的机会。然而,曹丕却忍辱负重,暂时忽略了自己,扶持起了多年来不受看好的曹丕。曹丕迅速平定了魏讽之乱,让曹操对他刮目相看。

曹操去世后,曹丕登上了魏王的宝座。然而,青徐豪族却对他进行了挑衅。这些豪族擅自离开洛阳,行凶抢劫,几乎形成了叛乱。朝中重臣纷纷上书请求出兵征讨,但曹丕选择了和解,以避免内部动荡,并为北伐刘备、孙权提供契机。

曹丕之所以选择和解,并非出于仁慈,而是为了保全自身地位,避免内乱,并实现废汉称帝的梦想。因此,他选择了暂时忍辱负重,对臧霸采取抑制的手段。曹丕在外表上表现得和善,但却将这些屈辱深深地铭记在心中。

曹丕登基后不久,他利用臧霸的失误,迅速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他废除了汉献帝的封号,自立为魏王,并通过伐吴来巩固权力。他在表面上表扬百官,但却冷落了臧霸,实际上是为了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地位。

曹丕早逝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丕在文治武功上与其他帝王不相上下,但他的品德却令人大失所望。他心胸狭隘,报复心重,手段极其残忍。

夏侯尚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将领,但因宠爱小妾而招致了正妻曹氏的忌恨。作为君主,曹丕竟然无视朝臣的反对,干预夏侯尚家中事务,最终导致了夏侯尚悲痛而亡。

另一方面,在对待降臣张绣时,曹丕表现得虚伪至极。在曹操在世时,曹丕尊张绣为“将军”,处处谦恭。然而,曹操去世后,曹丕却变本加厉,经常言语羞辱张绣,时常提及曹昂被杀之事。最终,张绣在无法忍受羞辱的情况下选择了自尽。

更令人震惊的是,曹丕在待回到邺城的于禁时表现出的伪善。他表面上言语慰藉,不计前嫌。但私下里却命人在曹操墓前刻下关羽、庞德、于禁三人的画像,生生逼死了于禁。

除了张绣、于禁等降臣外,曹丕的兄弟曹植和妻子甄宓也未能幸免于难。曹丕篡汉称帝后,首先打击的就是自己的兄弟曹植。他被削去万户侯的爵位,地位直线下降,同时曹丕也断绝了他参政的机会。

至于他的结发妻子甄宓,仅仅因为徐氏的陷害,曹丕就下令赐死了她,还在她的嘴里灌满了米糠,极尽羞辱。

因此,刘知己所说的曹丕残害贤良、疏忌骨肉,并不为过。

尽管如此,曹丕并没有放弃皇帝的职责。他即位后,采纳了陈群的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改革官制。他还持续深化屯田法,让百姓得以休息,使魏国在极短时间内恢复了生机。

然而,受时代局限,曹丕与何晏一样,迷信五石散,将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当作延年益寿的良药。仅在黄初三年,曹丕就吃掉了都武都王褒进献的23斤石胆。

众所周知,五石散是有毒的,但在魏晋时期,却风靡整个朝廷。文武官员、士族子弟都喜欢食用五石散。吃过五石散后,不能休息,需要连续不间断地运动,吃冷食,喝热酒。一旦中毒,轻则神志错乱,重则性命堪忧。

年,服用了六年左右五石散的曹丕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生命垂危时,他曾说道:“上有两仙僮,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

不久后,曹丕病逝。临终前,他将幼子曹睿托付给陈群、曹休、司马懿等人。曹丕的英年早逝改变了曹魏23年的江山,也改变了三国的历史格局。对于曹睿来说,如果不是曹丕迷信五石散,过早离世,他就不用任命司马懿为心腹,而“三马食曹”的局面也不会出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jj/9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