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兴瑞党代会报告提出新路线图深圳即将

年5月21日,深圳充满了“大换血”的血气方刚。中央委员、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在深圳第六次党代会上的报告,誓言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把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马兴瑞是深圳第一位具有中央委员身份的市委书记,他的一举一动,备受瞩目。他所做的党代会报告,可以说是他的第一份完整的施政报告,代表深圳市委就今后五年深圳怎样发展,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提出了线路图。

“换血”,换什么血?

“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这11个字的新定位,意味着深圳在三方面要“大换血”。

从燃料看,深圳要从“学习追赶型”转向“创新驱动型”。

过去几十年的成就都是基于学习、借鉴和消化世界先进经验,是外来营养和本土敢闯精神的“混血”导致深圳快速发展;今后则是以自主创新、自我升级、自强个性,要在开放的大格局中与世界一流争锋。

从身段看,深圳要从“国内一线”转向“国际一流”。

过去几十年深圳从小渔村跃升到与“北上广”等同的国内城市第一方阵,今后的目标是国际一流创新型城市;深圳的眼界进一步扩张,从“国内”、“亚洲”攀升到“全球”,美国硅谷、加拿大渥太华、英国伦敦、芬兰赫尔辛基才是张望的对象。

从形象看,深圳要从“经济特区”转向“‘四个全面’的样本”。

过去深圳给国内外的形象是“世界最成功的经济特区”、“发展最快的经济城市”,今后则是落实“四个全面”的样本城市。5年以后,当世界问“四个全面”究竟啥样?中国人可能会说,到深圳看看你就知道了。

深圳换什么血?换“创新”的血,换“国际先进水平”、“世界一流”的血。

看看马兴瑞的报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一是“创新”,二是“国际先进水平”、“世界一流”。每一项发展指标,大都盯着“世界一流”、“世界强”、“具有国际竞争力”。

为什么要“换血”?

深圳已经在国际城市版图上有了名份,需要进一步擦亮品牌,成为中国的“城市航母”。

过去5年来,深圳最大的收获是赢得国际认同,在世界城市版图上有了名份。深圳在国内早已如雷贯耳,但得到国际认可,或者说在国际上有名,是近几年的事。

赢得国际认可最关键的因素,是创新能力,是国际竞争力持续上升,一批新的创新型企业,出生后不久,就在国际市场上打出名,比如大疆无人机,在香港诞生,但得不到支持,转移到深圳没几年,就让世界刮目相看,好像在上演“速度与激情”。

包括年撰写《中国即将崩溃》一书的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近日都在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专栏中承认,深圳的竞争力超越香港,居中国大陆第一,深圳在创新和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达到GDP的4.05%。珠江三角洲存在一种“随心所欲”的心态,几乎任何事情都可以在那里发生。“深圳那些粗糙的厂房里,肯定还孕育着像大疆创新那样的公司,只不过我们眼下还没听说过这些公司的名字罢了”。

深圳正成为世界“创客之都”,要把创客培育成国际化产业区,成为“世界的深圳”。

最有意思的是,深圳成了世界“创客之都”。西方的创客们都觉得深圳创新条件好,产业形态齐全,成本较低,有了创意马上能变成产品。包括美国人,都宁愿到深圳而不是硅谷。

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说全世界自二战后建立了几万个经济特区,惟有中国深圳最成功。

虽然创客仍是“小打小闹”,却孕育着成为国际化大企业的无限希望。深圳的知名企业华为、腾讯,以及后起之秀大疆科技、柔宇科技,莫不是从“小打小闹”起步的。深圳唯有聚集全世界的创意创新头脑,方能支撑起国际化新型产业。但要吸引全世界的奇才,必须进行体制机制、科研条件、市场开放、法治社会等领域的改革创新,才能实现远大理想。

深圳需要在“四个全面”上一马当先,为中国开创新天地。

习近平的“四个全面”,要进一步刷新中国发展道路,给世界一个“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东方大国。“四个全面”是大纲,怎么落地,如何践行,需要各地的不断探索和创新,这就要换思路,换人员,换治理方式,换执政策略。

比如说全面依法治国,这是一个国际社会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jj/62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