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哪个更好

先科普一下。主要通过投资股票市场来获取收益的基金,叫做股票型基金。而股票型基金,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

主动型基金,指的是一只基金选择行业,选择个股,何时买入卖出,何时改变股票持仓比例,完全由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来决定,是对基金进行主动投资管理。

被动型基金,通常就是指数基金,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不需要对持股和买入卖出进行主动决策,只需要持有和某个指数相同的股票就行,目的在于获得和该指数同样的走势,同样的收益水平。

比如,所有公司的沪深指数基金,都是通过买入沪深指数的成分股来追踪指数的,即使某些股票涨或跌得特别厉害,也不能卖掉,也不能加仓。更不能说觉得这几只股票没前途,把它们剔除掉,换另外几只有前途的进来。只有当指数成分股变更时,基金才能跟着改变。

Part.1

N年前,我刚开始学习买基金时,我爸说过:“买主动型基金,安全性比较高,因为基金经理可以主动操作,对冲市场波动。股票跌得厉害,就保守点,少持股,多买债券;股票行情好,就多买股票少买债券,或者买入行情好的股票,卖出行情不好的。而指数基金,没法选择买卖,只能被动地随着市场涨跌,涨得厉害也跌得厉害,就像汽车没有刹车装置。”

乍一听很有道理。可是多年以后,我渐渐发现,实际情况和我爸说的正好相反。

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主动型基金的收益水平,取决于基金经理的操盘水平。如何判断一个基金经理水平好不好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看他过往管理其他基金的业绩,还有看他管理这一只基金的过往业绩。

然而用这种方式,我们也很难分辨基金经理的真实水平。当我们看基金过往业绩时,往往会看过去3个月、半年、1年的涨幅,更喜欢那些过去1年涨幅可观且平稳的,不会想买入基金净值在过去一年下跌的,也不会想买入过去一年里跟坐过山车一样的。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基金业绩,除了反映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外,更反映了这只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在过去一段时期内的价格波动。

买股票时,很多人会意识到,涨了太多的股票有可能估值过高,不适宜买。那些公司基本面很好,但大跌了一段时间的股票,反而值得买入并持有,等待价值回归。那么把股票换成基金,难道你认为,用相同风格选出来的几只股票组成的基金,在大涨了很长时间之后,会继续这么涨下去吗?

于是乎我们总是买入长期上涨的基金后没多久,就发现它开始下跌了。跌了一段时间,我们开始怀疑基金经理水平有问题,就换另外一只涨幅可观的。结果,卖出之后,原来那只基金开始重新上涨,新买入的那只则从上涨变成下跌。

单从涨幅来看,普通投资者很难把基金经理的操盘水平和市场波动区分开来。就算真的遇到了一个好的基金经理,要知道人才都是容易跳槽的,今年在这个公司,过两年又被另一个公司挖走,这种情况很常见。我们总不可能跟着一个基金经理到处跑。

还有一点,基金经理也是人,是人就有人性弱点,而市场就是专门打脸人性弱点的。

别的不说,许多主动型基金,为了短期业绩好看,往往会顺应趋势买入中短期看涨的股票,而放弃短期看似没什么收益、长期收益可能很丰厚的股票。谁让投资人最看重近半年回报、近1年回报,而不懂得预测这些股票未来的盈利能力呢?

然而中短期的利益,往往无法和长期利益完全重合,选择了前者,很可能就放弃了后者。

Part.2

在《赚多少才够——财富与幸福的科学》这本书中,讲到了一个故事,它把这个故事比喻成“龟兔赛跑”:

以昆西和凯洛琳这对夫妇的故事为例。昆西和凯洛琳在年继承了一笔2万美元的遗产。夫妻俩将钱一分为二,分别以自己的名义,在年1月1日一起投资到同一个标普指数基金里,每人投资1万美元。

接下来的20年,昆西决定要全面掌控市场变化,因此每个月都会查看自己的投资情况。凯洛琳则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养育孩子上,因此只是听听昆西谈论他是怎么操作的,偶尔亏了多少钱。

投资后第一年,昆西的投资已经有1.2万美元市值,凯洛琳的投资情形也一样。

年10月份,昆西对新闻报导中股票市场的大跌感到忧心。当他发现投资的基金市值从1.2万下跌到美元后,为了避免继续亏损,昆西决定清仓一半,将赎回的美元存在活期账户里。而凯洛琳听从理财顾问朋友的建议,决定暂不操作,静观其变。

到了次年8月,凯洛琳的基金市值已经回到1.2万美元。而昆西的活期账户里的钱还是只有美元。到年底,昆西终于重拾信心,决定把活期账户的钱再投资到基金里。此时凯洛琳的账户市值已经达到1.5万美元,昆西的市值只有1.23万。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凯洛琳只是单纯地让蛋在巢中长大,而昆西则不停地把资金搬进搬出。昆西会阅读市场报告,和朋友讨论操作方法。当他担心亏损时,就收回一部分投资,对市场有信心时,再把钱投资到市场里。

到了年底时,昆西原有的1万美元已经累积到可观的美元。凯洛琳从来不动账户,只是任由它随着市场变动而变动。到年底,凯洛琳的基金账户市值竟然是美元!

Part.3

上面这个故事教育我们,短视性的规避亏损,所遭到的损失相当惨重。而主动型基金,基金经理为了追求中短期业绩,同样会采取规避亏损的措施。这也就是我爸说的:“股票跌得厉害,就保守点,少持股,多买债券;股票行情好,就多买股票少买债券,或者买入行情好的股票,卖出行情不好的。”

和被动型基金比起来,这样的主动管理看起来更安全,事实上赚少了很多。

其实当年,我就是昆西,买入上证综合指数基金之后,整天看新闻,听专家预测,资金进进出出,折腾一年下来,总体小亏。后来我觉得自己不是投资基金的料,把大部分钱转走了,只留个零头在账户里不管它。结果3年之后,它翻了一倍。然鹅,翻了一倍也只是个零头。

Part.4

除此之外,和主动型基金比起来,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还有以下优势:

1.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可以长生不老,然而指数通过吸收新公司替换老公司的做法,可以做到“长生不老”,国家经发展能持续多久,指数发展就能持续多久。因此我们有一句话叫做“买指数=买国运”。

2.指数包含的成分股,通常都是符合一定条件的优质股票。这些优质的上市公司,不仅有真实的业绩增长和真实的利润,还会把这些利润投入再生产,带来更多的利润。因此,指数基金不仅可以长期增长,而且能有效对冲某个上市公司或者某个领域发生的“黑天鹅”事件。一个公司趴下了,其他公司还好好的;一个版块趴下了,其他版块还很坚挺。

3.主动型基金需要基金经理抓心挠肺地操作,以获取更多收益,因此管理费也高,一般是基金规模的1.5%。而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比较舒服,只要跟踪指数持有成分股就行了,因此管理费较低,0.69%左右。

4.主动型基金的收益完全看操盘手的水平,被动型基金的收益几乎可以忽略操盘手,只要看指数就行。在市场波动中,人掺和得越少,人性弱点的负面影响就越(追涨杀跌、短视、利益输送等等),长期收益也就越大。

这就是我总结出来的,被动型基金比主动型基金长期收益更大的几个原因。

然而,即使你买入了被动型基金,你也不要加入太多的“主动管理因素”。比如说前段时间看市场跌跌不休大半年,听专家们说国内经济基本面不好,中美摩擦将常态化,估计还会再跌,于是你就把钱赎回来,想等基本面稳定了再投进去。

记住昆西和凯洛琳的故事,主动操作,比被动跟随市场波动,长期收益要少得多。你是人,基金经理也是人,是人就有人性弱点,而市场就是专门打脸人性弱点的。

昕财商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安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bz/44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